天才一秒记住【松叶林小说】地址:https://www.songyelin.com
近二十年来,中国戏曲史的研究,有了空前的进步。
王国维先生的《曲录》和《宋元戏曲史》,奠定了研究的基础。
而最近三五年来,被视为已轶的剧本和研究的资料,发现尤多。
中国戏曲史的写作,几有全易面目之概。
较之从前仅能有《元曲选》、《六十种曲》寥寥数书作为研究之资者,诚不能不说我辈是幸福不浅。
惟一般的研究者往往只知着眼于剧本和剧作家的探讨,而完全忽略了舞台史或演剧史的一面。
不知舞台上的技术的演变和剧本的写作是有极密切的关系的。
如果要充分明了或欣赏某一作家的剧本,非对于那个时代的一般舞台情形先有些了解不可。
我们研究希腊悲剧,能不知道那个时代的剧场情形么?清初《劝善金科》、《莲花宝筏》、《昭代箫韶》、《剑锋春秋》等大本宫庭戏的演出,是非需要有比较进步的舞台技术不可的。
故舞台方面的种种限制,常支配着各时代的剧本之形式上的变迁。
同时,演员们的活动,也常是主宰着戏曲技术的发展。
演员是传播、发扬戏曲文学之最有力者。
读剧本者少,而看演戏者多。
往往有因一二演员的关系而变更了听众的嗜好与风尚的。
《卖马》、《捉放曹》、《四郎探母》诸剧的流行,程、谭辈是有大力的。
惜元、明二代的演戏史,未有专书。
零星史料见于《青楼集》及诸家曲话、笔记中者诸待整理。
且时代已远,亦多模糊影响之处,未能为我们所深详。
清代二百数十年来的演剧史,却比较的还能使我们明了。
惟研究资料亦至不易得。
往常所见者不过《燕兰小谱》、《京尘杂录》、《菊部群英》等寥寥数种耳。
张先生的《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却一旦将所辛勤搜辑的三十种罕见之书全部刊布于世,诚是一大快事。
研究演剧史者得之,当可有左右逢源之乐。
友人王芷章先生正在编辑《升平署演剧史料》。
合之此书,近代剧的演变,始能言矣。
抑尚有感者:清禁官吏挟妓,彼辈乃转其柔情,以向于伶人。
史料里不乏此类变态性欲的描写与歌颂。
此实近代演剧史上一件可痛心的污点。
惟对于研究变态心理者,也许也还足以作为参考之资。
read3();看小说,来小燕文学,关闭阅读模式,体验高速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