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松叶林小说】地址:https://www.songyelin.com
见石应低着头闻来闻去的动作,池凌害羞得用手推开了他的脑袋。
是打发打发规范化操作不错吧是打发打发撒发达范德萨范德萨范德萨打发
孔子曾说过,“刚、毅、木、讷,近乎仁。”
其中,“木”
和“讷”
就是少说话,不要逞口舌之利,只有这样才能接近于“仁”
的境界。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孔子最反感的便是巧言令色之人。
本章孔子借别人对冉雍的评价,再次对好逞口舌之利的行为进行了批评。
与人争论没有赢家,只会使事情更加糟糕。
关于这一点,美国着名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有着深入的研究,他把“避免与人争论”
列为说服他人的一项重要原则。
他认为,一场辩论的结果会使辩论双方比以前更坚持他们的见解,更相信他们的绝对正确性。
如果辩论输了,你是真的失败了;可是如果赢了,实际上还是输了。
因为你辩论胜了对方,会使对方感觉到自卑,损伤了他的尊严,他会对你的胜利充满怨恨。
况且,对方即使在口头上认输,但心里肯定是不会服气的。
孔子的言论,与卡耐基的观点异曲同工。
苏轼的才华绝世,但仕途却一路坎坷、屡遭打击,这与他直谏朝政、讽时讥世有很大关系。
在王安石变法推行青苗法时,他就写了首《山村》的诗,即:“杖藜衷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诗的大意是老百姓得到了青苗钱后,就立即在城中过度消费。
后来,他又作《秋日牡丹》一诗,其中有两句是“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闲花得少休”
。
被人看作是借化工比执政,借闲花比小民,讽刺当朝的执政者,被人从湖州任上逮捕回京问罪。
这就是后来着名的“乌台诗案”
。
苏轼之所以身陷囹圄,就是因为逞口舌之利。
在生活中,有些人不但反应快,口才也好。
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总能看到他们在高谈阔论,总是在炫耀着自己的才能有多么出众。
倘若他们在生活中或工作中,与他人发生冲突或争辩,很可能会凭着自己的“辩才”
无往而不胜。
不管自己有理没理,只要让他们抓住了对方语言上的漏洞,就会展开大肆攻击,将对方辩到哑口无言。
这种人若是放到辩论会上或是谈判桌上,也许是个人才。
可是,人生不是一场辩论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此“强势”
,早晚是要吃亏的。
还有一些人,总觉得自己是真理的拥有者,喜欢与人争论不休。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有些时候言辞也是很苍白无力的,它根本就不能说服他人改变立场,就算是口若悬河也无济于事。
因此,作为一个聪明的人,应该学会谨言慎行。
要知道,在他人面前逞口舌之能是毫无意义的,有时还会把自己逼上绝路,到那时再后悔可就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